通知公告

蒙特梭利中关于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8-09-10 点击数:164
蒙特梭利里经常会提到的“正常化”和“精神偏离”是一个专业的词汇。我们要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要了解到蒙特梭利的背景和历史。

蒙特梭利早期作为一名医生,她受到了专业化的训练,发展出了非常精准的观察的技能。在她设计的第一个CASA教室的完备环境里,她通过观察发现正常的孩子身上呈现出典型的特征和动作。她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需要被完全满足,才能达到自我的满足。而当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良好的行为才能被显示出来。

蒙特梭利指出,0-3岁的孩子被荷尔美推动,让孩子自己去到环境中和环境进行互动,从而从环境里学习,变得活跃。在第一发展阶段,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智能的发展和由心智所控制的动作能力,孩子建构自己的人格成为当下时间和地点的全新人类。
生理能量VS心理/精神能量 Two Streams of Energy

在第一发展阶段,孩子里有两股创造性的能量。这两股创造性的能量包括了心理(精神)能量和生理能量。

生理能量是通过身体上呈现的,即孩子有目的的动作; 心理(精神)能量是通过智能和意志力呈现的。

智能即是理解能力。理解越多,智能就越好。

意志力和选择相关。当一个孩子做出一个选择,开始工作探索,孩子的智能就得到提升,他的有目的的动作也会得到发展,孩子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发展更多的智能、更多的动作的发展——这是一个工作的循环动作。

动作是由心智所控制的。(movement coming out from mind)。孩子的动作、意志力、智能是精神器官,语言和情绪通过动作得到发展。

只有生理能量和精神能量共同运作,才能让孩子得以正常的发展。

生理的能量包含了动作和活动。精神能量,包括精神、语言、意志力和情绪。生理能量,通过动作来体现,通过心智来呈现。

如果这两股力量是分离,不能一起运作的,那么蒙特梭利说这就是精神的偏离。
精神偏离VS 正常化 Normalization VS Psychic Deviations

精神偏离的定义:当孩子的发展道路上有障碍导致生理和精神能量分离,将孩子从他自己正常的发展道路拉离,精神偏离就发生了。

正常化的定义:正常化是指孩子出生时存在的正常发展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两股能量共同和谐运作,在这个科学架构里面健康发展的基础衡量就是独立。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他就被驱使走向独立,想要“自己来”。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讲到精神偏离和正常化的含义时,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standard)。我们不会给孩子贴标签,如“这是一个精神偏离的孩子”。蒙特梭利认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个发展道路就是对自己而言的,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此她从来不会说一个孩子是偏离的。她指的偏离是指是孩子的发展道路上存在障碍,导致了发展道路的偏离,而非孩子本身的偏离。我们要非常注意这个词的理解,避免误解和误用。孩子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导致心理发展有障碍,生理行为才产生偏离。我们需要做的是观察,移除发展中的障碍,使孩子从偏移的发展道路中拉回来。

偏离 Deviations

偏离包含了生理的偏离(Physical Deviation)和精神的偏离(Psychic Deviation)。

生理的偏离 Physical Deviation

生理的偏离更多是生理上、肉眼可见的。如胎儿在子宫时着床的位置不好,胎儿双脚长度不同,(一个脚长一个脚短),可能在出生后会影响孩子走路;又比如说孩子在子宫的时候,臀部有些分开,出生之后就需要医学的帮助;又如兔唇就是一种生理的偏离。上唇的分开影响语言的发展。

精神的偏离 Psychic Deviation

生理的偏离,我们很容易理解,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精神偏离不容易被理解、不容易被看见。我们总是容易忽略看不见的东西。蒙特梭利指出,精神发展和生理发展是两股力量,是一起和谐发展的,人类是生理和精神2合1的存在。生理发展时,心智也在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学习爬行的时候智能也在发展。

孩子出生的前三年无意识地建构自己的人格,这些偏离的行为也被建立起来,但是如果发展的道路上障碍被移除,偏离就不会形成。但是三岁的时候孩子总会发现一些偏离,因为我们是人类,孩子的一些需求总是不能被满足。

3~6岁时孩子是有意识的工作者。孩子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治疗自己偏离的行为。在0~3岁时偏离可能被建立,也可能不被建立;3~6岁时孩子有可能被治疗,也有可能不被治疗。三岁以下的孩子出现的偏离的行为有可能没有完全被建立好,因为孩子的精神也没有完全很好的被建构好。
四个导致偏离的主要原因 Main Cause

第一,抑制动作。

成人抑制孩子的动作是孩子发展的障碍。这是指孩子在建构性活动时,他有欲望和意志力去移动自己,但是被成人终止了。过多的使用如学步车等容器是对孩子有目的动作发展的障碍。

在孩子发展的第1年,孩子获得了很多的动作,比如说蠕动、翻身、匍匐爬、撑起四肢爬、抓起物品站立等等... 可是现实是成人经常通过抑制孩子,把孩子装在容器里面去抑制他们的动作。

成人的态度也会抑制孩子的行为。成人总会说“ 小心一点,这个很危险。这个你做不到,让我来帮你” … 这些成人的态度也会抑制孩子的动作发展。

每当孩子自发性的想要去移动的时候,成人却进行了制止,这就是将生理和心理的能量进行分离。如果孩子的身体经常被装进容器里,那么孩子发展出的是不协调的动作,因为没有机会进行正常的、协调的动作训练。

而从精神方面讲,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我可以做到这些吗?我可以移动吗?” 当我们对孩子做了过度的保护动作,给予的是负面的一个反馈,就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机会,练习身体平衡的动作。蒙特梭利的教具也是为了支持孩子自尊自信的发展。当孩子被过多的保护,心理也不会被装到了一个心理的容器里。

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容器,都将建构成孩子身体的一部分,产生自我怀疑,影响自尊自信的发展。

第二,儿童的意志由成人的意志所取代。

首先,这表现为不让孩子做选择,或者给孩子提供不是选择的选择。比如我们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准备好,我们就把你留在这里,我自己去超市。” “你想穿红色的还是穿绿色的衣服?”孩子说红色的,成人又说“你还是穿绿色的比较好”。我们剥夺了孩子做选择的机会,孩子慢慢的他就不会再去做选择了,他会说随便吧,你说什么就说什么就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精神的偏离,负面的影响了意志力的发展。

其次,还表现为成人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这也是取代孩子意志力的另一个表现。成人有时会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因为小时候我们就没有被给予过真正的选择。这种儿童的意志由成人所取代的行为,会影响成人以后做决定的能力。

在外在自由和内在建构的课程当中,我们有提到想让孩子做有责任的选择,就要让孩子进行自我选择,并让他感受经历自然的、有逻辑的结果,这能滋养智能的发展。但事实是,成人总是取代孩子去做选择,影响孩子做选择的自信。蒙特梭利非常清楚的指出,现在我们所做的所有都是为将来独立做准备,如果孩子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对自己的选择经历自然的结果,就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离弃(Abandon)

首先,离弃的形式有很多种,包含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很多时候成人的离弃并不是有意识去做的。比如说,孩子想用语言跟我们去交流,但是成人却一直在看手机,这就是一种离弃。

其次,另外一种离弃的形式是我们没有将孩子和环境进行连接,让孩子自己玩。从蒙特梭利的观点来说,成人要准备一个环境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环境可以是家庭环境,也可以是社区环境,在环境中,我们让孩子与环境连接,我们移除障碍,重新准备环境,其中很重要的是让这两股能量能够一起运作。

再次,离弃的另一种表现是我们没有设置清晰的界限,这也是一种离弃,孩子不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最后,离弃表现为我们不让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只是让孩子忙着做事情,可能这些工作都是孩子会玩的,缺乏挑战,导致孩子没有专注(Lack of Challenge),影响有目的的动作的发展,影响意志力,影响智能的发展。离弃将这两种能量进行分离。

第四,打断专注力。

当一个孩子专注的在进行活动,他的心智和身体是一起运作的,两股能量也在一起运作。我们之前提过兴趣会引发重复,重复会引发专注,专注引导孩子正常化的发展。专注是身心合作的时刻,但每当我们打断孩子的专注,就是让这两股力量进行分离。

没有学过蒙特梭利的成人总是难以理解到孩子的这种专注。当孩子躺着,在很专注的观察一个吊饰时候,成人把孩子抱起来,对宝宝说“我看到你很专注的在看吊饰啊。” 这就是一种打断。孩子在做完工作时没有收回工作,在开始很专注的做另外一个工作的时候,我们打断孩子,让他去收拾之前未完成的工作,这也是一种打断。

如果持续的打断孩子,孩子慢慢就会内化,他慢慢会认为没有专注的必要,变得不去专注。

以上这4个原因都会导致行为的偏离。我们知道孩子发展的障碍不尽相同,且表现出来的方式、形式也不同。蒙特梭利指出发展障碍的反应有两种方式:

阻碍VS游离 Barriers VS Fugues

两种精神偏离的表现

阻碍(Barriers)

指的是个性比较强烈的孩子,他表现出强烈的抵抗,产生出暴力。保护自己不受环境的伤害,蒙特梭利称这种为阻碍(Barriers)

游离(Fugues)

指的是个性相对比较安静的孩子,他不会去做反抗,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被动和顺从。这种变被动和顺从在孩子人格里被建立出来。蒙特梭利称之为游离(Fugues)。

蒙特梭利在《吸收性心智》和《童年的秘密》里面都提及到不同的偏离行为。

阻碍在行为上容易被发现,而游离就会比较困难。因为成人都相对来说会比较喜欢顺从的孩子,这种孩子能够很好的顺从成人,自己去做事情。

不管是哪种孩子他们遇到障碍,荷尔蒙都会推动孩子与环境进行互动。但人格比较强烈的孩子,他们遇到障碍时就会变得更加的暴力、更加的无序(disorder)。孩子的动作是无序的。心智和身体进行分离。心智是一种想法,而身体却是另外一种表现。他们表现出占有欲很强,他们会说“不可以拿我的东西,不然我会打你”;他们表现出争吵,和不服从的行为。

而个性比较安静的孩子,当他们遇到障碍时,他们会从现实中脱离,会产生许多的幻想。在幻想里去做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这种游离的状态和常常也和恐惧相关,荷尔美会推动他去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如果环境无趣,也会产生游离。这种游离的环境会让孩子无法运用智能。荷尔美会推动孩子到更有趣、有挑战的地方去。这种游离会让孩子会变得懒惰无聊,想要别人去娱乐他。他会发脾气、用哭的方式去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他也会有占有欲的表现,比如说将粉红塔上面尖尖的小块放到口袋里带回家。他的心智飘走了,表现出来就是无法专注。游离的孩子孩子也会发展出自卑情节,表现出胆怯和顺从,会对其他人或者物产生极度的依附从而产生安全感。

阻碍和游离都会成为孩子很大的障碍。一个孩子进入游离状态,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行为当中看出来。孩子不能和世界互动,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孩子不能参与到现实当中,会影响第一发展阶段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孩子活在自我的幻想世界里,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神经建构,就不能通过与环境互动构建自己。

摘录:“One of the tasks of the child is to build himself adapted to the environment.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s something positive, one of the first necessities, because without adaption man is extra-social. Delinquents, for instance, are…” (Montessori, 1961, The Meaning of Adaptation, AMI Communications, p. 9).“孩子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建构自己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是积极正面的,是首要的必需品之一,因为没有适应这个人就是社会外的。比如违法者…”——蒙特梭利,1961,适应的意义,AMI通讯,p.9)

阻碍和游离都是一种自我保护,这种偏离的行为是一种在精神分裂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机制。当孩子建立阻碍时,表现出来的是暴力、无序和争吵,他通过暴力保护自己,因为他不能通过与环境正常互动构建自己。

和三岁以下的孩子一起工作的成人,要非常了解服从的三个阶段。孩子三岁以下没有真正意义的偏离,因为三岁以下的孩子是跟随、服从自己的荷尔美,他不会不服从。孩子三岁开始才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服从。0~3岁的蒙特梭利实践者要知道,蒙特梭利在《吸收性心智》和《发现童年》这本书里面提到的3~6岁有16~17种偏离。这些不是完全运用在三岁以下的孩子的,像“占有欲的偏离”,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就不是偏离,是一种发展。3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发展出分享的能力。这种对物品的“占有率”持续到4~4.5岁。

只有一种形式可以治疗精神偏离。就是在心智的控制下进行双手工作——有目的的工作。心智和身体进行一体的工作,就能让回到正常的发展状态。

在孩子0~3岁时,我们可以预防偏离的行为,让孩子参与到有目的的活动当中。

而3~6岁的孩子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治疗偏离行为。而成人不能进入孩子的中心进行干预,因为这是属于孩子的中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外围准备环境,让孩子与环境连接,我们观察、移除环境中的障碍,我们准备新的重新准备环境,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让孩子在不被打扰的环境当中让这两股力量互相一起运作和专注。我们让孩子身心合一、身体和心智一起运作,才能把孩子带回正常发展的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发展阶段,如果这些精神偏离没有被解决,在第二阶段会升华、藏起来看不见(Lattent),但在第三阶段(青春期)全部这些隐藏的问题都会被爆发出来,重新出现。通常这种出现还伴随着更多的情绪。

幸运的是,同时在第三发展阶段也是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第二个时期。有科学精神学家指出,大脑在青春期的时候将会得到第二次重建,蒙特梭利当时虽然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够看到大脑,但是他能意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性。同时第三阶段(青春期)的成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有意识的努力和意志力才能够进行改变。



有目的的活动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Purposeful Activity

第一,孩子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活动。

这就意味着完备的环境需要被准备好。在这个完备的环境里可以让孩子能够重复和专注,让这两股力量可以运作。孩子要有自由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要的方式去移动。只要没有错误的使用教具,孩子就可以自由的使用教具。

我们给孩子的活动包括辅助动作和动作精细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清晰、精准、正确的动作示范,这样孩子才能够模仿,并创建他们自己的动作。

第二,由心智控制的动作。

有目的的动作发展是由移动的外在自由和选择的外在自由所支持的。

第三,我们所提供的活动要能让孩子以不同的活动达到目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以一种方式去释放和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只要孩子不是打扰别人或破坏教具、伤害自己和别人。孩子和我们不同的方式探索都是他的探索方式,我们不会打断和干扰孩子。

第四,我们给孩子提供活动是可以不断重复的。因为重复可以引发专注。

第五,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活动是可以帮助专注的发展。

当孩子专注时,心智和身体一起运作,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专注帮助动作、意志力、智能的整合。这和工作的循环是互相相通的:孩子选择工作,操做工作,获得技能,产生专注、兴趣,再次选择工作,再次做工作,获得更多技能、专注、兴趣…. 因此我们要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不要随便去打断孩子。


第六,活动要能发展出独立,让孩子从成人中独立出来。完善的环境包含了有目的动作的教具,帮助建立自信、自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感受——“i can do it myself!”

第七,活动需要让孩子有机会与真实世界进行连接。对于孩子精神和智能的发展,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真实的世界里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看到孩子和现实相连,他们会发展出动作、专注,而日常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这些工作、活动是是真实的,同时可以让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的心智和身体一起运作。
正常化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rmalization

作为一个0~3岁的婴幼儿辅助者,我们需要知道经正常化和精神偏离是从3~6岁的角度里去发展出来的,在0~3岁的孩子里,这些特征可能会有些不一样。0-3岁的正常化特征包括:

第一,爱秩序(the love of order)。

0~3岁的孩子通过外在环境和秩序建立内在的秩序。这个阶段他们会非常喜欢秩序,虽然她们还不能够创造环境的秩序;在3~6岁的孩子,能够保持一定良好的外在秩序。也就是说如果他看到桌子脏了,就会自己去擦。但是三岁以下的孩子,他还没有发展出良好的动作和技能,无法很好的去建立外在的秩序。

0-3岁的孩子对外的秩序的一种反映是安全感和预知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这就意味着孩子知道教具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他可以做他想做的工作,从而发展出自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完成工作后能够将物品放回矮柜。

第二,爱工作(the love of work)。通过环境的工作建构自己,准备一个合适的完备环境,孩子可以选择能够满足她们的有目的的动作的工作,当孩子做了一个选择使用工具时,两股能量就能够运用在一起,自然的形成专注。

孩子想做我们成人所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用一种方式让孩子可以参与进来,那么孩子就可以适应我们的文化。

第三,专注(concentration)。

我们之前提过工作的循环,同理,兴趣可以带来重复,重复引发专注,专注增强孩子的感官能力、精细动作、智能,这帮助他们更好的再次作出选择。

在孩子0~3岁和3~6岁不同的年龄段,他们的专注力很不同。3~6岁的孩子,自我控制和自律开始发展,专注的时间可以发展得很长;而对0-3岁,尤其是学步儿来说,专注的时间会很短,有时甚至会觉得它们非常难以专注。在学步儿,他们对物品很专注,他们也在发展语言,孩子会用感官去获取周围的词和语言。

第四,与现实相依附。

孩子喜欢自然的、真实的、以及人类创造的世界。他们喜欢周围所有的事物,他们喜欢昆虫、植物、叶子、路边施工的设备、水等等。作为成人,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经历的世界曾经是多么的有趣。和三岁以下的孩子一起工作的成人,我们需要对所有的事物都能保持一种兴奋,并且还能够与孩子经常去分享这样的一种兴奋。

第五,爱完全地安静。

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他们爱完全的安静,她们即使不说话也能经常感觉到舒适。当孩子参与到一个活动当中时,他们会表现出冷静,因为他们专注于工作。

第六,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正常化的孩子可以独立工作。这不是指他们自己选择独立工作,而是指孩子在工作时可以自己独立。正常化的孩子不介意有时独自工作,可是如果不是正常化的孩子,他们就难以独自工作。

第七,占有欲本能的升华。

0~3岁的孩子意志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到让他们可以升华占有欲的本能。当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给予别人东西时,如果他没有被要求强迫去分享,那么它就会慢慢发展出大方、愿意给予的品质。孩子占有欲的升华,取决于孩子的发展和生活的经验。如果孩子没有被强迫分享,它就会自然发展出大方和分享的品质,这个特征在4~4.5岁的时候可以会被发展出来。实际上如果孩子内心不想分享,我们却强迫孩子去分享,这就是建立了孩子精神占有欲上的分离。

我们要信任孩子,成人作为角色模范也很重要。我们如果也是这样去生活,孩子会自然的发展出这样的特质。同理那些生活中的礼貌、礼节及品质等,也是一样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这么去做才是有意义的,孩子也才会真正意义上发展出来这些品质。

第八,服从。

0-3岁孩子服从于自己的赫尔美。在服从的第一阶段,看起来孩子像是在服从我们,实际上是他们服从自己的赫尔美,成人只是提供了孩子正想要去做的事情。

3-6岁的孩子,是服从的第二阶段,也是意志力发展的最初阶段。在特别准备的环境里,5~6岁的孩子可以服从规则,是因为他们的他们选择去服从。他们已经逐渐发展出自律的能力。

第九,选择的能力。

三岁以下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做无意识的选择,他们经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有逻辑的自然结果。最理想的是,在孩子三岁以后,孩子有了非常多做选择的经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这种选择慢慢会变得更有意识,他们会基于自己想要去学什么而去作出选择。一个正常化的孩子,它会由自我引导、自我激励,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去作出选择。

第十,意识独立的增长。

当孩子在完备环境里为自己做事情就会发展出不再依附于成人的独立。

第十一,自我激励。

孩子具有主动性。正常化的孩子不需要成人开始一个活动,他会自发自主的开始活动,而不需要成人的催促。

第十二,自发的自律。孩子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会根据成人的期望去安排活动。

第十三,对生命的喜悦。

让一个孩子在环境里可以选择一份工作,并能够尽最大的努力专注的去做。它呈现出来的就是精神饱满的、喜悦的状态。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喜悦。当我们做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最后完成了就会感觉到无以言喻的喜悦,这种喜悦有满足,有兴奋,有付出过的最大的努力,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正常化不是一个产品,正常化总是变化的。因为环境、孩子总是在变化,正常化是在用一种喜悦的方式处理变化的过程。
成人的角色

通过准备一个完备的环境,我们有责任的去辅助正常化的过程,我们准备环境,让孩子与环境连接,我们观察,移除障碍,重新观察,重新让孩子与环境连接。

我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和动作来创建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在0~3岁的环境里,我们是在预防精神分离的产生,在3~6岁的环境里,我们需要通过有准备的目的的动作和活动,让孩子可以进行治疗。孩子心理和物理环境都需要被建立。

作为0~3岁的婴幼儿辅助者,我们要处理自己自己和其他同事的关系。三岁以下的孩子通过吸收外部的环境来完成自己的肉身化。我们有一个额外的责任,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和生理这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偏离,但也不要太注重自己的偏离。通过自我观察进行处理,做到不把这种信息传递给孩子的身上。孩子不需要完美的成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成人。一个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处理自己问题的成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结论

精神偏离与正常化,这些词听起来有些深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去理解蒙特梭利所指的这些词的真正含义,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理解身体和心智一起运作的重要性。这些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精神偏离的行为以及认知到自己偏离的行为。

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偏离,我们就可以产生更多的同理心,能够理解孩子,从而准备一个更加完备的环境重要性。帮助孩子成为他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

无论是哪一种偏离,所有的偏离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给予有目的的活动。

摘录:And these separate energies, finding nothing to satisfy them, give rise to numberless combinations of defective and deviated growth, which become sources of conflict and despair. Such deviation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personality itself. They come from a failure to organize the personality. They are ephemeral characteristics, yet they are not correctible, because they can only be corrected when all the powers are functioning as one to serve the ends of the whole individual. But when the attractions of the new environment exert their spell, offering motives for constructive activity, then all these energies combine and the deviations can be dispersed. A unique type of child appears, a "new child"; but really it is the child's true "personality" allowed to construct itself normally. (Montessori, The Absorbent Mind, 2007, p. 185)

这些分离的能力,找不到任何满足他们的东西,产生了无数的缺陷和偏离的成长组合,这些组合成为了冲突和绝望的根源。这种偏离不可以归因于人格本身,而是由于不能组织好人格而产生的。它们虽是短暂存在的特征,但是却是不能被纠正的,因为只有当所有能量都在一起运作来服务这个整个个体的时候它们才能被纠正。但是当新的环境发挥它的魅力,提供建设性活动的动机时,所有的这些能量结合,偏离就可以被疏散。一个独特的孩子出现,是一个“新的孩子”;但其实是孩子真正的“人格”让他能够正常地建构自己。——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2007,p185
首页
销售热线
短信
联系